欢迎光临黃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 今天是
观看《一代廉吏于成龙》电视剧之感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1-16 00:00
浏览次数:284 次
【字体:

打印

保存

        近日,我看了《一代廉吏于成龙》电视剧,真可谓令人震撼,气神激荡。两江总督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他为官清廉,离开第一个任职地广西罗城时,自己穷的连路资都没有,民众“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十里,哭而还”。1681年,于成龙进京朝觐,康熙褒奖他为“清官第一”。 此后于成龙每到一地都克己奉公、体察民情,直到1684年于两江总督兼两江巡抚任上去世,时年68岁。于成龙去世时,属吏入内检点遗物,发现只有竹箱内的一身丝绸棉袍和床头盛盐与豆豉的几件器物。百姓听到噩耗,“皆巷哭罢市,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康熙闻之赐其谥号“清端”(“清廉最佳”之意),追赠“太子太保”衔。
        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我看此剧后,他的廉洁事迹实在是令人震撼、催人泪下。正如该剧主题歌唱的:“你为的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狠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惜……”,他无愧于“第一廉吏”称号,他可谓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廉吏、能臣,他的为官理念很值得当今各级领导深思和学习。
        1、学习他以天下为家,百姓是天下的主人为官理念
        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他为了赈灾把他心爱的马杀了救老百姓的性命。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难道他的这种精神不值得当下的各级领导学习吗?
        2、学习他严于律己的精神,才能做到清正廉洁的结果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在他的门上有一对联:“尽心尽力未能十分尽职,任劳任怨不敢半占认功”,这一代廉吏于成龙的真实写照啊。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反腐败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一位党的领导干部都应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一定要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干事。
        3、学习他观念激荡, 需常洗心灵之垢
        物欲诱惑, 应常敲警世之钟。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撑。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这就是民心。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为官者,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还是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还是纸醉金迷、低级趣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政权的声誉和形象,关系民心的凝聚和背离。所以各级领导要一定要树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霓虹美酒只是一种陶醉的理念和思想,能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同时要善于自警、自省、自励,挡住钱财、美色、物欲、私欲等种种诱惑养浩然之正气,树良好官德,使他们能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竭诚尽智,无私奉献。
当下,我们党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事业之中,所以,我们各级干部要学习于成龙的为官之道,应当以廉自省,常修为民之德;以廉自律,常怀修身之心;以廉自醒,常记履职之资,为国出力献计,为民谋福祉,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加快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步伐。
版权所有: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建业大道一号联系电话:0912-8189336技术支持:云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