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论文通过论述古今治黄科技工作在黄河水文化的鼓舞和激励下,在黄河水患的威胁、危害下,他们代代以治黄为己任,前赴后继,苦苦追求,努力研究治黄的对策,使黄河水害逐步得到遏制。特别是人民治黄60多年来,在广大黄河人的艰辛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民治黄史上的新篇章,今年获国际水利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昔日“三年二决口”的旧黄河,如今已成为岁岁安澜的新黄河,并且,黄河人在长期的治黄实践中,培育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大大提高了黄河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塑造了一个个治黄新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黄河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光大,有力推动治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新时期,水利部党组和黄委会党组提出治黄新理念,即:“1493治黄体系:一个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总目标;四个主要标志:“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九条治黄途径,广大治黄科技工作者应该珍惜这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力争为治黄再上新台阶做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 键 词:文化;水:黄河;科技
总述:黄河水文化精神是中华五千年在治理黄河中形成的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精神实质是:“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 10字黄河精神,凝结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即:“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有了坚强团结的集体,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务实”就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唯书,不唯上,但唯实。作决策,办事情,不能超越实际、脱离实际,不能劳民伤财,不能图个人名利。务实就是要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作风浮漂、沽名钓誉、不切实际的不良作风。要形成务实的作风,必须注重实际,力戒虚名;注重实践,力戒浮漂;注重实干,力戒空谈;注重实效,力戒形式;“开拓”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拓创新,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拼搏”是一种精神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拼劲,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容易调动人的全部积极性和潜力,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创造;“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同时要坚持弘扬和培育黄河精神 。“三条黄河”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培育和弘扬黄河精神的最好课堂。黄河精神是推动治黄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而生动活泼、热火朝天的黄河治理开发实践活动又为黄河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不断赋予黄河精神新的时代特点。这是一个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黄河精神得以与时俱进的可靠保证。治黄实践永无止境,丰富和发展黄河精神也永无尽头。今天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的黄河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黄河精神宝库增光添彩。 广大治黄职工是实践的主体,也是黄河精神创造的主体。弘扬和培育黄河精神,关键是如何将其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全河职工共同实践的氛围。敬业是实践黄河精神的基础,乐业是实践黄河精神的前提,勤业是实践黄河精神的根本。
弘扬和培育黄河精神,需要黄河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黄河领导干部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勤政为民。
黄河精神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反对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黄河职工的自立、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治黄工作新突破,积极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
从古到尽多代黄河人在黄河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为黄河的治理献了青春、献子孙,出现了如“大禹治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不激励了多少代黄河人立志为治黄奋斗终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当前,今年黄河处理的被国际上给予了级高的评价,获得了国际水利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这是整个治黄人的荣光,同时也一种责任,要求广大治黄人工作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治理黄河发奋努力,使黄河治理尽快实“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总目标。
1、黄河水文化精神,是治黄科技工作着的精神财富和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
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以黄河精神为动力,以治黄为荣,出使他们义无反顾地为科技治黄奋斗终生,诸如古代的“大禹治黄三过家门而不回”,早已成了古今治黄治水的佳话和楷模。他是在目睹了当时黄河河道年年泛滥,给下游人民造成流离失所严重的灾难情况下,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基础上,一心想改变这种状况,在充分尊重水规律的,利用科学的疏导法方,一心朴在治理黄河水患上,决心改变黄河年年泛滥的现状,为人民造福,才下决定决心三过家门而不回,决心治理好黄河。在当代基层有好多老专家,他们远离家乡来到的最基层水保站,为治黄奋斗了一生,但是,他们无怨无悔,为黄河的治理可以说是“献了青春、献子孙”,在当地群众编的顺口溜“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是个挖炭的、一看原来是水保站的”,可想而知,他们为我国水土保持科技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付出多少艰辛,但是,无怨无悔,如绥德站的高级工程师徐乃民,他是绥德站建站初就来的老黄河人,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老治黄专家,一家人子女有4个是黄河人,虽然他已经退休多年,现在,当单位需要他时,他总是献计献策,随叫随到,还在为治黄默默无闻地奋献着,像老徐这样的老治黄专家真是举不胜举,因为他们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奋献光荣而伟大的黄河治理之中了,所以,他们都经常关心科技黄河的发展,真可谓是活到老关注到老治黄人,是多么可爱的治黄人啊。再如水保领导老专家龚时旸,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伟大而光荣治黄事业,是我们当代治黄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楷模,永远值得我们治黄后人继承和发扬他们这些老专家的无怨无悔治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将治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在黄河水文化精神激励和鼓舞下,治黄科技前人对治黄科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治黄前人为黄河的治理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传说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黄河泛滥,保护农业生产,他就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理黄河的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为负责此项工作。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了其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舜让位于禹,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流传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阙,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有功夫爱抚,不为艰险,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黄的治水英雄。另外,战国的西门豹打破了河伯取妻的迷信,建立黄河流域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引障十二渠;两汉时期贾让提出了自己的治河三种方案,后世称之为“贾让三策”,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全面的治河文献。其上策是人工改河;中策是在冀州穿河,不仅分流洪水,而且可以灌溉水利;关于下策就是继续加高培厚原来的提防,“贾让三策”不仅提出了防御洪水的对策,还提出了改淤、改土、同槽等方面的措施,这些聪明的前人在黄河水文化的激励和鼓舞下,他们通过艰苦努力研究提出治黄方案为我们后人治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治黄人治理黄河的奠基者,是治黄后人的楷模。
3、当代治黄科技工作者在黄河水文化精神激励下,为科技黄河做出的杰出成就。
通过多年的试验、推广和总结,得出了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即:工程措、植物措施、耕作措施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等措施和法方。以黄丘一副区为绥德站例,建于1952年,位于黄河多沙粗沙区腹地,60多年来,开展了600多项专题的试验研究,取得13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级成果奖3项,省(部)级成果奖36项。从1952年起,就选韭园沟、辛店沟作为淤地坝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基地,先后开展了多项淤地坝及坝系专题试验研究,进行了筑坝技术、设计洪水标准、工程结构、加固配套、坝系优化布设、防洪保收、综合开发利用、坝地盐碱化防治及管护等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淤地坝成果推广”于1985年获水电部自然科学进步奖,“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快速治理模式及试点”于1997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52年成功建设了黄土高原第一座人工淤地坝,1957年与黄委水科院合作试验成功了“水力冲填”筑坝技术,提出了坝系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小多成群、骨干控制、综合利用”的规划原则,研究提出了该区坝系相对稳定系数为1/20,小流域治理提出“三道防线”治理方略,并成功建立了韭园沟相对稳定坝系建设实体示范样板,并先后在榆林市8条中小流域和35个试点流域进行了坝系建设的示范推广,对该区淤地坝及坝系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将为今后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和坝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今后将集中力量攻关淤地坝关键技术和淤地坝建设标准体系理论,力争为该区淤地坝及坝系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为我国的水土保持的起步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制定水土保持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来治黄60年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了入黄泥沙4亿吨,但是,由于开发项目弃土弃渣,导致多年来入黄泥沙仍然是16亿吨,说明开发项目弃土弃渣流入黄河的泥沙为4亿吨。黄委会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确定了多沙粗沙区7.86m2是泥沙的集中来源区,特别是1.88 m2粗沙区是粗泥沙的集中来原区,所以,黄委会决定在该区域打大型拦泥库,将泥沙就地拦蓄粗,现在该项目正在争取国家批复该项目。
4、当代治黄科技工作者在黄河水文化精神鼓舞下,应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新时期提出了治黄的新理念为总目标,珍惜这千载难逢良好的机遇,不失时机地攻克治黄科技关键技术,为实现黄河健康生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形势下,治黄科技工作者应该为科技治黄再上新台阶做最大的贡献,确保黄河真正实现水利部党组和黄委会党组提出治黄新理念,即:“1493治黄体系即一个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总目标;四个主要标志:“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九条治黄途径:减少入黄的工程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小浪底水库等黄河水沙控制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对其下游的反馈影响以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以确保黄河实现岁岁安澜,而且更好地能为沿黄人民造福。
在这样的好机遇下,当代治黄科技工作着应该着重就相关关键技术如水沙输移规律、淤地坝建设关键技术、黄河治理的方略、大型拦泥库建设的技术,水高效资源利用、以及建成精品小流域和科技示范园,以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的治理上一个新台阶。当然要取得这样的成就,就要求广大治理黄科技工作着,要发扬黄河水文化精神,要耐得主寂寞,耐得主清贫,清心寡欲地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钻心攻克一个个治黄难关,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光荣的治黄事业,这样你自己就活得更才意义了。